当前,我国的苗木行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已经是苗木从业者的共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容器苗将是标准化、精品化苗圃的最优选择之一。
容器苗是指园林苗木自繁育开始直至培育成大苗的过程都是在容器中进行,通过容器的一直在变化、基质的不断改换来栽培的一种苗木类型。容器栽培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观念,它与地栽的区别不单单是把苗木从地上移植到容器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基质和调整水肥配比,以实现苗木的标准化和高度商品化。用泥土栽培的容器苗、地栽苗上盆,没形成完整根系的容器苗、摆放在泥土地面或埋入土中的容器苗等都不能算作容器苗。
相对于地栽苗,容器苗有着明显的优势。栽培容器苗时用介质代替土壤,减少土壤流失,且不破坏耕地,不受土壤条件限制,土地利用率高;种植不受季节限制、长势好,做到了可以四季供苗造林,并且不会影响苗木的品质和树形;由于容器苗的根系完整,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且景观效果好,后期投资低;容器苗便于管理,苗木生长较快且生长整齐一致,适合标准化育苗;起挖、装卸、运输成本低,便于发货及运输。
容器苗究竟适不适合中国国情,它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目前很多苗圃企业都存有这样的疑问。苗木领域的很多专家都预测,容器苗将逐渐增加市场占有量,达到苗木市场供应总量的10%-20%。
之所以容器苗市场留有巨大空间,一是政府重点工程,或是房地产精品工程,甲方最看重的是苗木质量和绿化效果形成的速度,而经济成本已不是重要的因素。这时候,高质量、无季节限制的容器苗恰好能够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二是移栽苗木或反季节种植时,死亡率高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容器苗虽然本身成本比较高,但苗木成活率接近100%,节省了因补栽苗木增加的养护管理费用。
成本制约发展。目前国内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接受容器栽培的理念,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为基质的成本比较高,很多企业都难以做到完全使用基质,而是在基质中加土。这样做表面看上去是节省了成本,实际上利润也会相应降低。因为在栽培基质中加土,会使水肥配比难以掌握,产品质量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没办法实现标准化,销售利润自然很难保证,也使容器栽培变得没有意义。
缺少科研投入。基质是制约容器苗推广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现在容器育苗所需的容器供应已经不成问题,而基质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国家投入用于容器育苗的经费很少,这是基质等配套技术及设施步调较慢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虽然林业系统每年都有许多关于基质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但因为科研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用来生产实际的很少,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基质生产企业。
1.容器苗便于管理。比如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可随时调节苗木间的距离;便于整形修剪等。
3.在一年四季均可移栽,且不影响苗木的品质和生长保持原来的树形,提高绿化景观效果。
因而,容器栽培技术早已在国外大面积普及推广。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景观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容器栽培快速地发展起来,尤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容器栽培将主要的一种栽培方式。
盆栽苗的摆放和地栽苗木一样,其苗床的宽度由整形修剪方式、除草、病虫害防治.施肥和喷灌方式所决定。为了方便整形修剪,一般盆栽小灌木苗床的宽度为1-1.5m;因盆栽大苗,尤其是干径在5cm以上的大苗,其株行距都很大,苗木间能够直接进行各种整形修剪或其他操作,所以苗床的宽度可适当大些,有的苗床宽可达3m。
在北美苗圃业,苗床上多铺盖碎石或木器加工厂废弃的破碎木削.在铺盖覆盖物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彻底除草.铺盖石子和木削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防止杂草的滋生,减少管理费用.一般碎石的厚度在10左右,废木削的厚度在10-20cm.在日本,苗圃中多采用较厚的打孔塑料布铺在苗床上塑料布上的孔很多,有利于排水,控制杂草,便于苗木的管理。
有些苗圃为了节约水资源和便于管理,直接把装好苗的容器半埋或全埋于土壤中,不需要铺盖碎石和废木削,用苗时,只需把带有苗的容器起出即可。其苗床的距离与田间栽培相同,管理也相似。
在我国,因废木削很少,可以因地制宜,采用碎石、煤渣进行铺盖;或像日本一样采用打孔塑料布覆盖遮阳网价格低,通气透水性好,也是一种好的覆盖材料。也可采用容器半埋或全埋的方法。
根据苗木的大小选择正真适合的栽培容器,而且要根据苗木的生长随时更换容器。在北美苗圃业,容器栽培所使用的容器主要有塑料盆钵,其容积的大小分为l号盆,2号盆,3号盆,5号盆和7号盆,这是扦插苗、一二年生苗木、矮小灌木,中等苗木和多年生草奉植物使用最多的栽培容器;而干径较大的乔木类多用较大的塑料容器,或用钢筋和粗铁丝编制的大铁筐来进行栽培;也有的采用木容器或吸塑软盆栽培。在我国,可根据现有的容器做出合理的选择或开发。一般来说,吸塑软盆价格低,可供苗圃刚起步时采用,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有些国产吸塑软盆企业所生产的容器非常不耐用,有些只用一个生长季就告破碎,这样的容器是不能用于容器栽培的。
在我国,苗木上盆工作主要是人工操作,费工费时.国外苗木的装盆工作早已是机械化作业,拖拉机通过装土铲把基质装入裴盆设备(装盆设备及运输设备见总第9期杂志)的进料箱中,装盆机内的搅拌装置不断搅动,使基质从出料口捶出,工人只需准备好苗木和容器,放到出料口的下边装盆,由专人装车和运输,并运到圃地摆放,这样做才能够大大加[快装盆,运输及摆放建度。
一般按容器苗的类型对苗圃进行分区,如乔木区。灌木区、草本植物区,标本区(圃)等,在各大区按区内苗木的特点进行摆放,如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及酸碱度的不同分不同的小区摆放,对环境条件要求相同的植物放置于同一区内,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这样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只有好的水质,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苗木。一般来说,中性或微酸的可溶性盐含量低的水为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水中不含病菌、藻类、杂草种子就更为理想。
容器苗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和滴灌,一般来说,灌木和株高低于2米的苗木多采用喷灌,而摆放较稀的大苗则以滴灌为主。国外苗圃业早已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喷灌,如现代化的欧美苗圃业.全自动控制喷灌技术不但可以节约用水用I,喷灌均匀,还可以兼作施肥,省工省力,且施肥均匀,效果好.从长远来看,减少的劳动力所节省的费用远高于喷灌设备的投入.而且,自动控制喷灌的效果也优于人工喷灌,特别是容器栽培,自动滴灌的节水效果更明显.不论哪种灌溉方式,灌溉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这样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不同植物需水不同,应据此对苗木做到合理分区。需水量相同或相近的苗木分在同一区或组,在喷灌时一定要确信每容器都能获得大约等量的水。容器苗的用水量―般要大于地栽苗,灌溉的次数也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依植物的需要而定。
苗木的生长速度与施肥关系紧密。容器苗与地栽苗不同,吸收不到土壤中的肥料,主要靠人工施肥来补充营养,由此可见,施肥对容器栽培来说特别的重要。在北美,容器栽培基质生产厂商已按植物的需要在基质中加人了适当比例的肥料,可满足植物生长初期的需要,因此,还需不断地补充肥料。国外苗圃主要有两种施肥力方式:一种是在容器苗的基质中施用适量的长效肥,适于绿化大苗的生产;另一种是把可溶性肥料按一定的比例溶于水中,结合喷灌直接施入,这样的形式对于小苗和小灌木采用较为合理。
苗圃中的病虫害防治是苗圃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不慎会造成苗木的损失或生长不良,尤其在苗期阶段的立枯病和猝倒病,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全部死亡。
防止幼苗病害的主要方法就是基质消毒,可采用溴甲烷或熏蒸,具体操作是将拌好的基质放在密封的室内或用塑料薄膜把基质盖严、密封,酌情加入一定量的溴甲烷或,熏蒸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一般气温高于18℃时,需10-12天;5-8℃,需35-40天。在熏蒸时如基质中有机质含量高就要适当增加药剂量。溴甲烷熏蒸效果最佳,可杀死基质中所有生物,如病菌、虫、杂草的幼苗及种子。熏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消毒的场所离居住区要在80-100米以外。除了熏蒸还可采用药剂处理基质和种子,常用的杀菌剂有地菌灵、土菌消、福美双和杀虫剂呋喃丹等,也可以在苗期灌根。茎叶部的病虫害应经常观察,一发现病虫害就要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是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当年换盆的容器内杂草相对较少,但随着苗木留在容器内的时间延长,容器内的杂草会慢慢的多,尤其是苔藓类会市满盆面,影响到苗木的生长,就要及时清除。如果苗床上碎石铺得薄或铺的时间过长,也会生长杂草,这时,在大苗区,可喷施灭生性除草刑彻底清除杂草;在灌木区或小苗区,要在苗木售出后苗床清洗整理干净时彻底清除。
培养基质是培育壮苗的基础,一般应掌握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则,通常用作培养基质成分的材料有表土(林地土或草皮土)、砂子、堆肥、泥炭和蛭石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物等。
一是选择生活力强、主干明显的苗木;二是地径粗、主根发达、毛根多的苗木;三是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应选用1-2年苗龄的容器苗。在土壤墒情好时,油松百日壮苗亦可上山造林。
首先,应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其次,运苗前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全部剪掉,并注意选苗,及时将弱、小、坏苗清掉,确保苗木质量;第三,在对容器苗搬动和运输时,切忌基质松散和根系的破坏。
如雨季进行容器苗造林,应在春季整好地;如春季造林,应在头年秋季整好地。鱼鳞坑整地规格,长60-0厘米,宽40-50厘米,深20-30厘米。
③在干旱情况下,使基质中的水分不易向周围土壤扩散,因此,基质保持在一个相对较潮湿的状态下,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和生长。
①栽植深度。据试验,在干旱阳坡用当年生油松容器苗造林,不宜深栽,宜与造林穴面相平(即容器上袋口与穴面平)为好。
②挖坑与栽苗。栽植坑宜小,坑底要平,切忌锅底坑,以保证容器苗袋底与坑底密实接触。栽苗操作要细致,苗木要直立,位于坑中央。回填土要捣实,使土壤与容器袋密接,并保证表层基质土不松动。容器苗移植成活率高。
通过用塑料容器袋将梨苗装入袋内短期培育成活后,雨季上山栽植成活率达到98%,裸根苗栽植成活率67%,容器苗栽植比裸根苗栽植成活率高31%,栽植成本降低40%。
容器育苗:采用自制纸质容器(高15厘米直径5厘米)或购置专用育苗容器,选用沙壤土与腐熟的农家肥按4:1混合装入容器,点播处理过的梭梭种子3-4粒,播种深度1厘米,将装土埋种的容器靠放在平整小畦中,灌水至容器1/3-1/2处或洒水使营养土湿润,出苗后2-3周间苗,每容器留健壮苗1-2株,育苗时间5-7月均可,也可根据造林需要提前1-2月育苗。温室育容器苗不受季节限制。
容器苗栽植:栽植容器苗时,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容器,如选用了根系不易扎透容器壁的容器,要脱掉容器袋,覆土后从侧方踏实,尽可能灌足水,再覆一层疏松干沙土,埋至容器以上1-5cm。
由于容器苗初期摆放较密,植株生长较快,茎较软弱,通常要用立柱支撑,用塑料带或绳索绑定,以保证树苗直立。在北美苗圃中,苗木的固定是用一种小型工具,类似于订书机(英文名称相同),使苗木的固定工作变得很简单、迅速。用于莳木固定的支柱多是来自我国的竹竿,短小的竹竿只有1米,长的有2-3米,在北美苗圃业其需求量很大。
要想生产树冠紧凑、树形优美的绿化苗木,就需要整形修剪,一般在苗木的快速生长期之后进行。对于容器苗来说,一般要“轻”剪,除非树形变化太大{树形弯曲太大也可通过绑扎来解决),才能“重”剪。灌木的修剪,尤其是绿篱类灌木的修剪,可通过类似草坪修剪机械的工具进行修剪,以保证灌木高度的一致,又可提高修剪的速度,国外很多大的苗圃都采用这种修剪方式。
越冬是容器栽培的重要一关,尤其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很多苗木的根系对低温反应敏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低于―5℃,如果不加保护,容器苗根系会因冻坏伤根而影响次年生长甚至死亡,因此,需积极采取越冬保温措施。国外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苗木移人温室或塑料棚中,这样的形式主要以小型容器苗为主。为了节约空间,移入温室的容器苗往往要紧密摆放,有些甚至要摆放几层。另一种越冬方式是用锯木屑覆盖根部,以保证苗木的正常越冬,大苗越冬多采用这种方法。在我国,稻秸、麦秸及稻壳很多,是保护容器苗越冬的好材料。次年春季把秸杆收集堆积起来,经过一年腐烂,又成为优良的栽培基质。经过越冬的容器苗,由于上一年的生长,在第二年摆放时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苗木的生长及质量,有些要换掉较大的容器。但不论是否更换容器,都要加大容器间的摆放距离,使苗木具有更大的生长空间。
苗床布置:一般5.2m左右开一条宽35cm、深40cm的水沟保证排水通畅,两边稍低,苗床中间稍高。
混拌基质:按配方要求配制基质,要求混拌均匀,每方基质中加入100g敌克松消毒。
根据不同培养目的,选不一样规格容器。一年生容器苗采用15×13cm营养钵,半年生容器苗采用12×10cm营养钵。
移栽前先对要移栽苗木大致分级以便安排场地也便于以后管理,裸根苗移栽注意苗木保湿工作,移栽前一天应对基质浇水至湿润。
养分管理:容器苗养分补充主要以液体肥为主,如果是裸根苗移植则在10天后喷施叶面肥一次,当新根开始生长后则每隔10天浇施一次3%液体肥(采用尿素和复合肥轮换浇施),采用穴盘苗移栽则在有新根开始长出后即可采用3‰液体肥浇施。